2022-06-11 15:12
老年人“玩手机”不再难。到今年年底,全市66个政府网站、47个应用程序和23个重点企业应用程序将实现老龄化、无障碍化改造。今天上午上海建站公司,市经信委召开“跨越数字鸿沟开展互联网应用老龄化无障碍转型推进会”,记者了解到上海网站建设,上海正着力破解“数字鸿沟”问题老年人和其他群体。市数字化办、经信委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更加多元化的移动互联网需求,努力弥合“数字鸿沟”,推动实现“数字包容” ”。
在城市的数字化转型中,“不能缺一个”。占城市人口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年人如何弥合“数字鸿沟”?在刚刚结束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正式发布《推进生活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一花一码一平台”,旨在改善基本民生,依托数字化手段,实现优质生计和底线生计。 其中,数字无障碍是民生底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随着市数字办、市经信委启动“一标一场景一服务”工程,数字化、智能化成果惠及更多群体。
针对公共服务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界面复杂、操作不友好,如验证码操作困难、设备不兼容、字体小等问题。今年4月,市经信委、民政局、残联、大数据中心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互联网应用老龄化、无障碍化改造的通知》,采取率先提出地方转型指导方针。目标是到今年年底实现66个政府网站、47个应用程序和23个重点企业应用程序的“两个100%”适龄和无障碍改造。目前,50%的办事机构和60%的地区已启动移动互联网应用适龄改造,交通银行、盒马、喜马拉雅、达达等12家企业完成1.0版本转换。
“老人一键通”,满足老人的数字化需求。作为今年的11个数字生活标杆应用,上海目前正在重点建设“一键预约就医”、“一键网约车”、“一键急救”等高频应急场景。 “救助”和“政策咨询一键通知”,n n 推动数据开放共享、业务流程再造、线上线下联动,让老年人只通过传统电话等最常用的设备,就可以享受数字化、便捷化的服务、电视机、自助机、便携终端。如“一键预约就医”场景依托呼叫中心平台、互联网挂号平台、社区家庭医生等,实现一键预约挂号、慢病补药配药等功能。随行医生。
跨越“数字鸿沟”,老年人渴望有人教,一遍又一遍地学习上海网站建设,并在他们使用时给予指导。截至目前,全市已招募“信息助理”服务队伍1200余人,深入社区网点,为老年人提供动手数字化培训和助理服务。同时,还招募了600多名60岁以上懂互联网、会上网的“数字体验官”,成为优秀的数字应用“啄木鸟”。上海老年大学、浦东图书馆等七家单位作为首批“老年人数字化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各类老龄化培训,努力帮助更多老年人成为“新用户”数字时代。
接下来,上海将针对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数字鸿沟”提出“上海方案”。 7月8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上海数字伙伴计划”正式发布上海网站制作,旨在弥合“数字鸿沟”,提升老年人、残疾人数字化应用的体验、体验和满意度和其他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将满足特殊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尤其是在医疗、交通、政务、娱乐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通过多元化的供给和多元化的产品,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和残疾人。我们要用好数字化,用好数字化,共同分享“数字红利”,努力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把老人和残疾人抛在后面”。
http://www.shbaidu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