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9 11:06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姜伟、何新荣、周琳
浦江滔滔,东风来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到上海指导上海改革发展。
上海将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弘扬党的建设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率先尝试、改革创新,在创造新奇迹的征程上砥砺前行新时代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2021年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继续做国家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从上海白玉兰广场顶楼看浦东陆家嘴夜景(2020年10月18日,多重曝光图)。新华社记者 方哲 摄
上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上海要“继续做国家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2018年视察上海时,总书记再次对上海提出殷切希望:“勇挑重担,啃最难啃的骨头,发挥先锋、示范、突破的作用,把为国家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百马争流,争者为先。上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敢于尝试、先行先试,继续发挥“先锋队”的引领作用。
这是上海外高桥自贸区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海鸥门”标志(6月21日拍摄,无人机摄)。新华社记者 方哲 摄
穿过标志性的“海鸥门”,中国第一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就出现在您的面前。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外高桥保税区视察,强调要“大胆尝试、大胆尝试、自主改革”。2018年10月,在自贸区建设五周年之际,总书记再次指示:“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外高桥综合服务大厅里,长服务柜台变成了开放式工作站上海网站制作,企业之间的交流“零距离”。“一个‘突破’,一个‘试验’,让深水区改革方向豁然开朗。” 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登记三科科长王连峰表示,随着商事登记改革的不断推进,准入门槛越来越低,登记效率越来越高。
上海自贸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开放力度不断加大,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播下的改革“好种子”将继续迎来丰收:2021年,上海平均将有1800多家新成立的企业,拥有数千人。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3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这里诞生并在全国复制推广。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浦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导区高起点推进,发挥临港新区特殊经济功能上海自贸区加快推进,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注册制正式生效。继续做大,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不断深化和巩固...
百年工业遗址改造而成的杨浦滨江人民城建规划展示馆(2021年5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提出、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对外开放举措。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宣布“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提出明确要求:“率先形成发展新格局”、“做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排头兵” ”,“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着引领作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海与江浙皖将共同做大做强,共享优势,推动落实两轮三年行动计划。在服务共享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跨区域合作成果丰硕。
在上海南京路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顾客们走在展示各国产品的展柜前(摄于2021年11月8日)。新华社记者 方哲 摄
“把科技创新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打好‘一步’”
上海浦东新区张江智慧岛鸟瞰图(2月22日拍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哲 摄
张江科学城,一个形似“鹦鹉螺”的大型装置——上海光源24小时灯火通明。这台“超级显微镜”已经接待了超过30000名用户,在基础科学研究的多个领域提供了重点帮助。
这是《上海光源》(2020年10月26日拍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婷 摄
张江科学城是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承载区。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视察时提出:“上海在推进科技创新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要努力走在全国和世界前列,加快向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科技创新寄予厚望。2018年11月,面对张江科学城科技工作者,总书记郑重地说:“把科技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打好‘一步’”。2020年11月,在浦东发展开放30周年庆典上,总书记向浦东寄语:“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
“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总书记给上海的课题,”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主任彭松说,“我们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研究,加快国家实验室建设。”
2021年上海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将4.1%;全球最大、最完整、功能最全的光子学大型科学设施集群将在张江加速建设;“蛟龙”“天宫”“北斗”“墨子”等重大科技进步,上海不缺;C919大型客机审定交付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CR929远程宽体客机研制工作扎实开展……
创新活力正在迸发,为上海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2021年上海高新技术企业2万多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主导产业规模达到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4.7%。
在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磁共振(MR)、分子影像设备(PET-CT)等高端医疗设备一字排开。近年来,公司突破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在中国乃至世界推出了多项创新产品,并将国产设备出口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目前,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已经形成基本框架,并提出了更加宏大的目标:到2025年,力争成为科学新发现、新技术发明、产业新方向、新科技创新的重要来源地。发展思路。
“不断探索和寻找中国特色特大城市管理新路子”
漫步上海杨浦江畔,绿道蜿蜒,白鹭飞舞。昔日的“工业锈带”已蜕变成“生活秀带”。
2019年11月上海网站,习近平总书记在杨浦滨江视察时指出,“人民城市是人民建设的上海做网站,人民城市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中心”。
近年来,上海先后连接了黄浦江45公里滨水岸线和苏州河42公里公共岸线。“一条河一条河”串起来,为老百姓提供优质的公共空间;从2017年到2021年,上海的公园数量从217个增加到532个。
中国第一座自来水厂和发电厂诞生于杨浦区,但作为老工业区,面貌陈旧,基础薄弱。杨浦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化解群众“急、难、忧”。2021年,二级以下旧房改造将提前一年全面完成。今年,城市还将进行有机整治,促进“生活化、生活化”。向“宜居宜居”的飞跃。五年来,上海中心城区累计改造旧区308万平方米,涉及15.4万居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上海城市治理提出要求:“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上海要不断探索和寻找中国特色特大城市治理新路子”……
110 通电次数、园区人流量、渣土车违规……在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1月视察的浦东新区城市运营综合管理中心,150余种数据反映大银幕上跳动着城市运行的迹象。浦东城市交通中心副主任陈薇薇表示上海网站,这些数字反映了民意和民意,必须通过智能手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现代城市治理还必须凝聚人民的智慧。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群众的事情要同群众讨论,人人的事要参与。 " 2019年11月,总书记赴上海市长宁区古北市民中心调研,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个全过程的民主”。
当时在场的全国人大代表、长宁评剧工作室党支部书记朱国平用简单的话表达了对总书记要求的理解:“从安装电梯到服务老人,我们必须听取人民的意见。”
上海市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络点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会(2021年11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截至2021年底,上海市25个基层立法联络点参与对20部国家法律和64部地方性法规征求意见,采纳立法建议530余条。通过积极向群众问政、问需求、问方案,更多群众的建议转化为城市发展的“金智库”和社区治理的“金点子”。
以城市运营“一网统管”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构建更多线上线下舆论“直通车”,为基层持续赋能、增能、减负...特大城市治理面临新课题,上海我们将继续描绘城市治理的“工笔”,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使命如山,初心如火炬。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付诸实践,上海必将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http://www.shbaiduweb.com